性、自我?女性到底要什么?
女权主义先锋人物伍尔芙说过:女人最需要的是有一个自己的房间。简单的一句话,让现代的女性做出了众多的阐释。
一位知名女作家说:女人要有一间“自己的房子”,就是激励女性要为自己的经济权益和社会地位而抗争,其态度应该激烈、亢奋、勇猛、强悍,要成为斗士,哪怕它同时伴随着偏颇、乖戾,也要奋勇斗争,攻其一点不计其余,与占统治地位的男权展开白刃战,坚决抗争到底。
还有的女性认为:女人要有一间“自己的房子”,她的意思就是女人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
说法众多,小异而大同,但也可以看出,现代女性对独立与自由与幸福的要求越来越高。
有一家权威刊物曾经作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女性调查。60%的女性把“鱼与熊掌”兼得看作成功标志。归结起来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幸福的家、如意的他、成功的事业。40%的女性认为做专职太太和职业女性同样令人满意。
“一个女人的成功之处在于什么”?67%的女性把“与自己的伴侣平等生活并有一份喜欢的工作”作为衡量自己成功的重要依据。俗话说,没有不想要家的女人。那么,什么才是女人最想要的生活?在各项选择中,有71%的女性选择了“有个幸福的家”,53%的女性希望“拥有自己的事业”,47%的女人选择有个好丈夫。在答卷中,我们再次看到了女人与家的不可分割。
在调查中发现,大约有60%的女性期望工作会给自己带来经济的独立,40%的女性对“做专职太太与做职业女性同样令人满意”表示赞同。由此,使我们看到现代女性判断的独立性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尽管大多数女性希望给自己一个三全其美的答案,但从答卷中,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她们对现实的婚姻状况和工作状况的不满,女性在取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之后,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一切问题。
在生活独立与情感依赖的期盼间徘徊
王尔德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得不到想要的,二是得到了想要的。难道要摆脱悲剧的命运只能摇摆在得到和未得到之间?
现代女性在生活和家庭之间的选择是艰难和无奈的。虽然离伍尔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但是,留给现代女性的困惑,并没有减少,飞速发展的科技和经济,并没有给人类的心灵带来真正的安宁和幸福,只是带来更多的浮躁和喧嚣。
对于现代女性来说,空房子和家,女人到底需要什么?空房子意味着自由和孤独,家代表的是某种程度上的安全,是做什么都要的占有者还是什么都不要的旁观者?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能否觅到一个如意郎君,能否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往往决定着大多数女人的终身幸福。所幸的是,如今,面对众多走出家门的职业女性,那些喧嚣一时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诸种论调,并没有锁住她们追求幸福的目光。时代赋予女性更好的素质,也给了她们更多欲望,她们希望自己不但要嫁得好,还要干得好,最好再同时有个幸福的家庭。而现实生活中,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你可能有个好工作,却嫁错了郎;你可能有个好家庭,却缺少事业成就。
而在家庭生活中,女性最欣赏的是丈夫“体贴”,最不能容忍丈夫“花心”和没有责任感,这些好恶都体现了她们对丈夫、对一个稳定的家庭生活的情感依赖。但究竟是独立的女性更具人格魅力,更有能力守候这份依赖,还是难以找到一副可以依靠的臂膀而不得不独立?这个问题恐怕只有女人自己能说得清。
所以,要想“面对生活:热情认真;面对欲望:心态平和;面对爱情:敏感细腻;面对尊严:人格独立”,说起来容易,做到就难了。
向左走、向右走
在《创世纪》中,上帝说:“一个孤独的男人不好,我要为他创造一个适合他的帮手。”于是“为他创造了一个女人”。这里没有说一个漂亮的或一个智慧的女人,这里没有加任何一种形容词。上帝为一个基本的男人创造了一个基本的女人。
她不是玛丽莲·梦露。她们之中有些挺可爱,而大多数普普通通。她们去逛商店、看演出,或是听音乐会。她们的文化知识可能在平均水平之上,也可能像大多数人那样只是平平。但对于那个与她手拉着手、肩并着肩的男人来说,她绝不一般。对他而言,她应该就是整个世界。
但是,现在情况变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情感世界的门槛已变得越来越高。
所以有人问:“到底是男人出了问题,还是女人出了问题?到底是爱情有问题,还是婚姻有问题?到底是你有问题,还是大家都有问题?”
面对生活的无奈,漫画家朱德庸用幽默的方式做了一个反击。在朱德庸的都市风情漫画《涩女郎》里,描述了住在同一套公寓里的四个女人的故事。“万人迷”风情万种,天生妩媚,只要爱情不要婚姻;“男人婆”是个工作狂,事业有成,但是生活毫无情趣;“天真妹”单纯可爱,善于幻想,不谙世事;“结婚狂”一心只想嫁人,可惜平庸的长相和对婚姻的狂热吓跑了所有的男人。
最近,漫画《涩女郎》被改编成话剧,即将在北京人艺小剧场上演。在生活中,男人周围有女朋友、妻子、女同事、女上司等等女性,谁是他们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呢?记者采访时发现,无论是做同事还是女朋友,“万人迷”是最受欢迎的人,男性对“万人迷”情有独钟。对此,有关专家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代一些男性缺乏责任心,没有家庭观念,游戏人生的态度。不止一位男性说:“结婚狂整天缠着你要结婚,谁受得了,太恐怖了。万人迷嘛,就是带出去给人看的,有这样的女朋友也很有面子。”
扮演“结婚狂”的刘若英说:“在生活中仍然是男人在控制女人。连有头脑的男人都说要找‘万人迷’这样的人做老婆,就说明这还是一个男性的社会,封建的残余还在他们男人头脑中,认为女人就是一个美丽的花瓶,是男人身上的一个符号而已。”
时代在发展,但大多数男人对女性的思维模式并没有突破性的飞跃,而男性本身的角色感却因着女性自我意识的增强而趋弱。
相对男人而言,女性的观念和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了极大的改变,朱德庸的《涩女郎》中的四位女性,就是现代生活中很常见的类型,很典型,每个女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几个女性的影子,或是她们的综合体。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进入社会角色,从过去单一的家庭主妇转变成多元的形象,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职业分工和社会地位,生活千姿百态,于是对男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他们富有而不自负;聪明而不狡猾;大方而不挥霍;潇洒而不风流;温柔而不雌化;幽默而不油滑;能干而不自大;坚强而不固执;勇敢而不莽撞;善辩而不吹牛;百依百顺而又小有违拗;富有情趣而又不打情骂俏……于是在寻寻觅觅中,向左走的男人和向右走的女人距离越来越遥远。
“性”和“不性”
何去何从?
一个多世纪前的女性伍尔芙在提出“一间自己的房子”时,大概没有考虑过独立女性在性方面的要求问题。但对现代女性而言,这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
新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于去年国庆节正式实施。纵观新条例中的几大变化,婚前体检由强制改为自愿,结婚登记时不再需要单位证明,离婚登记可以当场办妥,也不需要单位证明,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为公民的婚姻行为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创造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从这个角度看,新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为公民的婚姻行为赋予了更大的自由,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发育程度有了明显提高,社会成员在婚姻选择中抗风险能力也随之增强。人们一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原有的一些保障,而在事实上,也需要比以往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正像经济学大师哈耶克分析的那样,“普遍追求保障,不但不能增加自由的机会,反而构成了对自己的最严重的威胁”,“我们越试图用干涉市场制度的办法来提供更充分的保障,有些人就越缺乏保障”。
有人担心,新条例明显降低了结婚和离婚的门槛,使公民的婚姻行为变得更加容易,同时也将降低婚姻关系的安全系数。
随着婚姻行为的“风险”越来越大,“单身贵族”的趋势日渐流行,于是,大家不敢痴心妄想追寻天长地久之情爱,有些同居不结婚,有些一夜情或多夜情。结婚只是性爱追逐游戏的休息站。在这时髦制造下的许多旷男怨女,烦恼的根源开始于每个人身后都有他的寂寞难耐,“性苦闷”首先崭露头角,但这还只是其中之一的副产品。
还有就是“性不性”?当你遇到一个使你有性冲动的对象,你很想跟他上床,这样性苦闷解决了,但是你们是长期的性关系?抑或是一夜情?不试过怎么知道,感觉好就继续?感觉不好一次就够?还是不管好不好都是一次了结,以免日久生情从此受到束缚?
最重要的还有“性能力”问题。因为男人害怕紧要关头不举,女人则担心身材不够诱惑。人人都想拥有主控权,先能令对方满意,至于要不要继续交往?当然由“我”决定。
提到性,人们似乎更容易想到男人。渡边淳一曾这样描写男人:所谓男性是女性难以想象和理解的具有强烈的性好奇心的动物。而现代女性已经能作自己身体的主人,不再是为了取悦及满足男人,或是男人泄欲和传宗接代的工具。女性意识到了自己的性需要。以前发生性关系是禁忌,现在性行为却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也正是因着这些新潮观念,于是男女之间的情义、道义也跟着破产,女人仿佛吃了哑巴亏,感觉很郁闷,更因给予方便被当成随便了,最终反而失去了找寻“性”福的方向。
第三空间给自己
家庭——生活之所,公司——工作之所,第三空间——精神栖息之所。
灵魂不仅住在身体里,灵魂也需要一个物理的空间,个人的喜好、趣味与追求才得以像植物一样静静生长。我们所有纵横杂乱的人际关系都归于第三空间之外,这个空间只留给自己。
19世纪以来,没有一个人能如英国的伍尔芙那样热切地期待着“一间自己的房子”。现在,我们不指望在这间屋子用小说体写下“像蜘蛛网一样轻的附着在人生上的生活”,因为这仅有的一间屋子,会因为家庭琐事、庸常生活、责任与义务的堆积而变得拥挤不堪。
20世纪以来,也没有一个人能如俄国的纳博柯夫那样无所用心地一辈子住在旅馆里,他为自己造了一座纸上建筑,要么就带着“洛丽塔”和“风化的心”在车轮上漂流。现在,我们总是在一个城市谋求居所,因为我们对城市和生活的爱会越陷越深。
厌倦了家与工作单位两点一线的生活,人们在公共空间寻求安慰。在派对、旅途、网络、休闲场所、虚拟世界以及别人的空间中,我们疏离了旧的人际关系、旧的圈子和旧的活动空间,也不可避免地拉出了新的社交纽带、新的趣味和新的追求。这催生我们需要一种第三空间来调剂和分配不甘平淡的自我。
这种第三空间在哪里?部分富裕的人们用第二套房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它是属于自己、又不一定称之为家的所在,它是城市人居住的一次物质升级和精神备份,它是容纳个性、品质、精神流向和成就感的温室,它是真真正正的差异化生存。
而对平常人来说,第二套房的门槛虽非每人都跨得过,第三空间的憧憬却应常驻在每人心中。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给女人真正的性[11-27]
- 性,谁占谁的便宜?[11-27]
- 性 绝不是最后的王牌[11-27]
- 性在男性一生中的变化[11-27]
- “性”其实是一种文化[11-27]
- 谈性干嘛非要神神秘秘[11-27]
- 女性心理需求大公开[11-27]
- 告诉我是谁让你性幻想?[11-27]